下图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西亚民居厚墙加小窗,防寒风又保暖 B .东南亚竹楼架高结构,通风散热防潮
C .窑洞凿洞而建,省材省料,冬暖夏凉 D .北极冰屋雪砖垒砌,密封防寒风保暖
A
【详解】西亚传统民居墙厚窗小,有利于隔热防风沙,适应当地炎热、多风沙的自然环境, A 错误;东南亚传统民居下层悬空的主要目的是防潮,适应当地湿热的环境, B 正确;陕北地区传统民居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士高原地区冬冷夏热,降水较少,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C 正确;北极地区传统民居用冰块建造,就地取材,防风保暖,适应当地寒冷、多风雪的自然环境, D 正确,故选 A 。
传统聚落的代表——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约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生土墙壁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地区以中国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的瑰宝。
土楼若依形状分,约可分为圆楼,方楼,五凤楼。另外还有变形的凹字型,半圆型,与八卦型。其中,以圆楼与方楼最常见,也常常并存。该长达数千平方米面积且聚族而居的圆楼与方楼以简单几何形建筑构筑于山岭狭谷之间,人造建物与周遭翠青自然景观形成强烈对比。1980年代中国经济开放后,以圆土楼与方土楼为主的闽南及广东土楼景观引起世界各国旅游业注目。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