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七上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
地球和地球仪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216
更新时间:2022-12-25
纠错
1.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并于2021年12月9日进行首次太空授课。图1为我国四大航天发射中心位置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 l 中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最接近的地点是(

A .( 40°S 100°E B .( 40°S 100°W

C .( 40°N 100°E D .( 40°N 100°W

2 .下列关于四大航天发射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酒泉位于热带 B .太原位于东半球 C .西昌位于南半球 D .文昌位于北温带

3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当日,西昌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 .昼夜等长 B .昼长夜短 C .昼短夜长 D .有极夜现象

4 .太空授课当日,地球运行在图 2 中的(

A .甲和乙之间 B .乙和丙之间 C .丙和丁之间 D .甲和丁之间

5 .神舟系列工程属于(

A .航空航天工业 B .计算机工业 C .生物工程 D .煤炭工业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地球和地球仪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C    2 B    3 C    4 C    5 A

【解析】 1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 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 W 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 N 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 S 表示。据图可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经纬度约为( 39°N 98°E ),题中四个选项中,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最接近的地点是( 40°N 100°E ), C 正确, ABD 错误。故选 C

2 23.5°N—23.5°S 为热带, 23.5°N—66.5°N 为北温带, 66.5°N—90°N 为北寒带, 23.5°S—66.5°S 为南温带, 66.5°S—90°S 为南寒带,根据五带的划分标准,酒泉位于北温带,文昌位于热带, AD 错误。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 160°E 组成的经线圈, 20°W 以东、 160°E 以西为东半球; 20°W 以西、 160°E 以东为西半球,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从东西半球看,太原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西昌位于北半球, B 正确, C 错误。故选 B

3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当日是 2021 10 16 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西昌昼短夜长, C 正确; ABD 错误。故选 C

4 .当地球运行在图中的甲处时,是 3 21 日前后;运行在乙处时,是 6 22 日前后;运行在丙处时,是 9 23 日前后;运行在丁处时,是 12 22 日前后。太空授课当日是 2021 12 9 日,地球正好运行在图 2 中的丙和丁之间, C 正确; ABD 错误。故选 C

5 .航空航天工业是与航空飞行器和航天飞行器有关的工业部门,计算机工业是与计算机有关的工业部门,生物工程是分子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和能源学等各学科的结合,煤炭工业是从事资源勘探、煤田开发、煤矿生产、煤炭贮运、加工转换和环境保护的产业部门。航空航天工业是运用我国自主研制的航天飞船进程宇宙空间探索与开发的工程,属于航空航天工业, A 正确, BCD 错误。故选 A

【点睛】 3 21 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6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 9 23 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12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地球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地球的定义

地球:
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颗,按大小排列位于第五位。
地球由两个圈层构成,即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构成;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构成。另外在大气圈层外还包围着磁层,里面有带电粒子组成的两条辐射带。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中部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其赤道半径为6378公里,平均半径为6371公里。地球的运动分为两种形式:地球绕地轴(两极)自西向东的自转,时间为23小时56分2.1秒;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的公转,时间为365.26天。

◎ 地球的知识扩展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中部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 地球的知识导图

1972年阿波罗号航天飞船拍摄的地球照片


地球的构造示意图:

◎ 地球的特性

 有关地球大小的数据:
1.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陆地29%,海洋71%);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3.地球的最大周长(赤道)约为4万千米。

◎ 地球的知识对比

什么是类地行星,其与其他星球的区别是什么?
类地行星是以硅酸盐石作为主要成分的行星。它们跟类木行星有很大的分别,因为那些气体行星主要是有氢、氦、和水等组成,而不一定有固体的表面。类地行星的结构大致相同:一个主要是铁的金属中心,外层则被硅酸盐地幔所包围。它们的表面一般都有峡谷、陨石坑、山和火山。
太阳系中类地行星包括水星、地球、火星、金星。类地行星是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它们距离太阳近,体积和质量都较小,平均密度较大,表面温度较高,大小与地球差不多,也都是由岩石构成的。

◎ 地球的知识拓展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1. 古时候的人,由于活动的范围很小,只看到自己生活地区的一小块地方,因此单凭直觉,就产生了种种有关“天圆地方”的说法。例如,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棋盘)”的盖天说。
2. 伴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各种知识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坦的,而应该是弯曲呈弧形的。例如,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帆,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
3. 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特别是1519-1521年,麦哲伦率领的一支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成功,这为大地是球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4.伴随着近现代的科技发展,人类通过发射卫星等科技手段,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地球的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能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表示地球的大小。
3、通过自作的地球仪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并能用它来表示地球的自转,并理解地轴和极点的含义。
◎ 地球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常考
分值比重:2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地球和地球仪
难度:
使用次数:192
更新时间:2021-1-1
加入组卷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地球和地球仪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305
更新时间:2021-07-13
加入组卷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地球和地球仪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99
更新时间:2021-07-13
加入组卷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地球和地球仪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407
更新时间:2021-07-13
加入组卷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地球和地球仪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leilei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