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不知从哪天起,秋的画卷如火如荼次第展开,转眼间就醉了大半个中国”,下图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社策划的“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四条寻秋路线中,跨越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是( )
A .路线 Ⅰ B .路线 Ⅱ C .路线 Ⅲ D .路线 Ⅳ
2 .沿路线 Ⅳ 寻秋的摄影师,到达甲地最有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 .大漠孤烟直 B .小桥流水人家 C .千里冰封 D .风吹草低见牛羊
3 .下列四组地理区域或现象,以山脉乙为分界线的是( )
①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②1 月平均气温在 0℃ 以上和 0℃ 以下 ③ 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 ④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B 2 . B 3 . D
【解析】 1 .由图可知,路线 Ⅰ 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到达西藏自治区,跨越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一阶梯, A 错误;路线 Ⅱ 自西向东经过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最后到达江苏省的连云港,该路线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 正确;路线 Ⅲ 自北向南,从内蒙古高原到达海南岛,经过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 C 错误;路线 Ⅳ 自北向南主要经过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珠江三角洲,该路线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D 错误。故选 B 。
2 .由图可知,甲为我国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大漠孤烟直所示的是西北地区的景观, A 错误;该区域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是我国的水乡泽国,有小桥、流水、人家景观, B 正确;该地区主要位于秦岭 — 淮河以南,没有结冰期, C 错误;风吹草低见牛羊为内蒙古高原的景观, D 错误。故选 B 。
3 .由图可知,乙为秦岭,秦岭 — 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的地理意义主要有 1 月 0°C 等温线、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② 、 ④ 正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一线, ① 错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 ③ 错误。故选 D 。
【点睛】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位于第一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位于第三阶梯上地形区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阶梯 |
界线 | 主要地形 | 海拔 |
一 |
-- | 高原、盆地 | 4000米以上 |
二 |
昆、祁、横 | 三大高原、三大盆地 | 1000-2000米 |
三 |
雪、巫、太、大 | 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 500米以下 |
四大高原对比
名称 |
位置和省、区范围 |
海拔 |
主 要 特 征 |
青藏高原 |
位于西南部,介于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青海西藏全部、四川省西部 |
|
世界最高大高原,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
内蒙古高原 |
位于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麓;内蒙古大部、冀甘宁一部分 |
|
我国第二大高原,最平坦的高原,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蚀地貌典型 |
黄土高原 |
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邻内蒙古高原,以长城为界,南到秦岭;山西省全部、陕甘宁一部分 |
1000 |
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千沟万壑。 |
云贵高原 |
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大部分 |
1000 |
地势西高东低,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不平,有许多“坝子” |
四大盆地对比
名 称 |
位置与范围 |
海拔 |
主 要 特 征 |
塔里木盆地 |
昆仑山与天山之间;新疆境内 |
|
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丘区)和最大内流河,封闭严密、干燥 |
准噶尔盆地 |
阿尔泰山、天山之间;新疆境内 |
|
面积第二大盆地,西北有缺口,相对湿润,沙漠、戈壁面积较小,北部有一条外流河,多为固定沙丘 |
柴达木盆地 |
昆仑山、祁连山之间;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 |
|
我国地势最高盆地,大部分为沙漠、戈壁,东南部多盐湖和沼泽地,有“聚宝盆”之称,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源丰富。 |
四川盆地 |
东是巫山,西是横断山,北是大巴山,南是云贵高原;四川和重庆境内 |
|
也称“紫色盆地”,最湿润的外流盆地,多低山丘陵,西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 |
名 称 |
范围 |
主 要 特 征 |
东北平原 |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 |
我国面积最大、地势最高( |
华北平原 |
北是燕山,南到准河,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 |
我国最完整的平原,由黄淮海冲积而成。地势低平(多在 |
长江中下游平原 |
巫山以东到海滨,沿江分布呈狭长形 |
我国最低平的平原(多在 |
|
位置 |
风景旅游区 |
辽东丘陵 |
辽东半岛上 |
千山 |
山东丘陵 |
山东半岛上 |
泰山 |
东南丘陵 |
我国东南部,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等,面积最大 |
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山水” |
名称 |
分布 |
地震 |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3、西部青藏高原和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4、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
火山 |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等地 |
泥石流 |
多产生在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 |
黄土高原与云贵高原: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地质时期强劲的偏北风从北方干旱地区吹来的,是风力沉积作用的产物。黄土层土质疏松,加上地面植被破坏,长期以来,地表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水旱灾害频繁,农业落后,许多地方人民生活贫困。但这里又是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这里的人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气候较为干旱的特点,开凿窑洞。窑洞冬暖夏凉,是很好的居住场所。
云贵高原上广泛分布的石灰岩长期受流水的溶解侵蚀,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异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观旅游区。但是云贵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土壤瘠簿,不利于农耕。只有一些小的山间盆地,被当地人称为“坝子”,比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业区。地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并给修建水库,工程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