笤帚苗原是一种极为耐旱、耐贫瘠的野草,人们用其编扎成打扫工具 ——笤帚。内蒙古自治区的巴林左旗被称为“中国笤帚苗之乡”。近年来,发展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笤帚苗产业。读巴林左旗区域简图和笤帚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巴林左旗的年降水量( )
A .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B .由西北向东南递增
C .由西南向东北递增 D .由东北向西南递增
2 .旗内城镇多分布于河流沿岸,主要为了( )
A .引水灌溉水稻 B .利用发达航运 C .获取生活水源 D .开发丰富水能
1 . A
2 . C
【解析】
【分析】
1 .
结合图中的年等降水量线来看,巴林左旗的年降水量由东南 360mm 向西北递增到 400m 。故选 A 。
2 .
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城镇多分布于河流沿岸,主要为了获取生活水源,该地区降水较少。故选 C 。
【点睛】
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传统聚落的代表——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约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生土墙壁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地区以中国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的瑰宝。
土楼若依形状分,约可分为圆楼,方楼,五凤楼。另外还有变形的凹字型,半圆型,与八卦型。其中,以圆楼与方楼最常见,也常常并存。该长达数千平方米面积且聚族而居的圆楼与方楼以简单几何形建筑构筑于山岭狭谷之间,人造建物与周遭翠青自然景观形成强烈对比。1980年代中国经济开放后,以圆土楼与方土楼为主的闽南及广东土楼景观引起世界各国旅游业注目。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