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出行爬坡上坎,一里挂九梯”“石头缝里种粮食,七分种三分收”……这是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群众原来生活的真实写照。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成立于1987年,全县被山地环抱,大部分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和岩溶山区,境内农业生产条件很差,粮食不足,人畜饮水困难,人民生活困苦。受历史、自然等因素影响,为国定贫困县、广西深度贫困县。
材料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到 2020年5月,近2万名村民搬出了大山;路通了、电通了、水通了、网络也通了;贫困群众产业覆盖率达100%;环境美了,生态优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脱贫摘帽了,毛南族实现了整族脱贫。
材料三 ∶图是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位置及地形图。
( 1 )分析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业生产条件差,粮食不足的自然原因。
( 2 )简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成为深度贫困县的社会经济原因。
( 3 )简要归纳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脱贫致富的成功经验。
(1) 全县被山地环抱,大部分地 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和岩溶山区,耕地面积少, 且石漠化严重,土壤贫瘠;水资源缺乏。
(2) 交通闭塞
(3) 大力发展林业、旅游业、养殖业等特色产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岗位,就地扶贫等。
【分析】
本题考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贫困原因及脱贫致富的成功经验,考查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探究能力,考查核心素养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
【详解】
(1) 据题干中描述可得,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农业生产条件差,粮食不足的自然原因是 : 全 县被山地环抱,大部分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和 岩溶山区,耕地面积少,且石漠化严重,土壤 贫瘠,水资源缺乏等。
(2)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成为深度贫困县的社 会经济原因是 : 地形崎岖,交通闭塞。
(3) 题干中描述 :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到 2020 年 5 月,近 2 万名村民搬出了大山 ; 路通 了、电通了、水通了、网络也通了 ; 贫困群众 产业覆盖率达 100%; 环境美了,生态优 了 .....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脱贫摘帽了,毛南族 实现了整族脱贫。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脱贫致富 的成功经验有 : 大力发展林业、旅游业、养殖业等地方特色产业;加强对农业产品的深加工,增大就业岗位,就地扶贫等。
【点睛】
我国渔业资源分布图:
我国畜牧业资源分布图:
我国林业资源分布:
基地类型 |
分布地区 | |
商品粮基地 | 九大基地:①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②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江淮地区;③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 |
商品棉基地 | 五大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平原;南疆 | |
油料作物基地 | 花生 | 重要性居于首位;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 |
油菜 |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有“北移南迁”的趋向,如黄淮海平原,辽、黑及华南地区 | |
芝麻 | 主要在河南 | |
胡麻 | 西北内陆地区 | |
糖料作物 | 甘蔗 | 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台湾、广东、福建、四川、云南、海南是主要产区(热带、亚热带) |
甜菜 | 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四个省区(中温带) | |
出口商品基地 | 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太湖平原、闽南三角洲地带、珠江三角洲;种植花卉、蔬菜、水果,发展塘鱼禽畜生产。 |
分布 |
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 |
成因 | 这些平原地区,属于我国季风区,温度和降水条件好,属湿润和湿润地区,同时平原广阔,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 |
地区差异 | 北方 | 南方 |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主要是旱地,灌溉多采用水浇形式。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甜菜等。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是水田,广泛种植水稻。此外,棉花、油菜、甘蔗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也较广。大部分地区一年两熟至三熟。 | |
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的需要量大米,人口增长快,人均粮食产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对粮食产量影响很大。 | |
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 | ①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②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 | |
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 我国的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因此,要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我国的农业生产是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相应地建成立了九大商品粮基地,和商品糖、油、棉等基地,以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还要贯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方针。 |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