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等温线、雪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上的信息可以读出D点的海拔为 米,B在C的 方向。
(2)图中C点的高度范围是 米,图中山顶的高度是 米,某时当D地的气温为0℃时,此山顶的最高气温不低于 。
(3) A G两点坡陡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
(4).从图上信息,南坡(山体的南面为南坡)与北坡相比,雪线较高的是 。
(1)5500 南 (2)4800—5500 5500—6200 -4.2℃ (3)C C处等高线密集,坡陡 (4)北
【解析】
(1)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D处的海拔为5500米,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向确定方向,B点在C点西南方向。
(2)读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700米.因此可判断,图中C点的海拔在4800—5500米之间,山顶点的海拔在5500—6200米之间,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由于山脚D处海拔是5500米,气温为0℃,而该山最高处海拔在6200米,可计算得出山顶的气温约为:0℃-(6200m-5500m)÷100×0.6℃= -4.2℃。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C处等高线密集,坡陡。
(4)在高纬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称为雪线。一般地说,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温度高,雪线也高。在同一山体,一般情况下,向阳坡日照强,温度高,雪线高于背阳坡。南坡与北坡相比,雪线较高的是北坡。
海拔:
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海拔也称为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地面上某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度。
等高线:
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线,称为等高线。
等深线: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线连接起来,叫做等深线。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