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认识地球,某校同学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如图所示),通过转动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的运动。
读图 ,完成下面小题。
1 . 同学们制作的地球仪与学校地球仪教具的差异表现在
A . 是球体 B . 地轴倾斜 C . 有经纬网 D . 无海陆分布
2 . 手持地球仪围绕光源演示地球运动,应该
①尽量让球心始终与光源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②以光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
③始终保持地轴的北端指向光源
④同时保持地球仪自西向东自转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3 . 某同学手持地球仪从 M位置开始围绕光源旋转一周,光线直射范围应该是
A . 90°N 〜 90°S 间
B . 始终直射赤道上
C . 66°34'N 〜 66°34'S 间
D . 23°26'N 〜 23°26'S 间
4 . 地球运行在 d段时,同学们可以感受到
A . 晚自习教室窗外天黑的越来越早 B . 天气越来越冷,同学们穿上厚棉服
C . 行道树的叶子渐渐变黄、飘落 D . 校园中正午旗杆影子长度逐渐变短
1 . D
2 . B
3 . D
4 . D
【分析】
1 . 从图中可知,同学们制作的地球仪与学校地球仪教具的差异表现在无海陆分布, D 符合题意。
2 . 手持地球仪围绕光源演示地球运动,应该尽量让球心始终与光源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以光源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同时保持地球仪自西向东自转;故 B 符合题意。
3 .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故某同学手持地球仪从 M 位置开始围绕光源旋转一周,光线直射范围应该是 23 ° 26'N 〜 23 ° 26'S 间; D 符合题意。
4 . 地球运行在 d 段时位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晚自习教室窗外天黑的越来越晚,天气越来越热,行道树的叶子渐渐变绿,校园中正午旗杆影子长度逐渐变短; D 符合题意。
【点睛】
学会判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相关知识。
下图中,某校学生正在通过拨动地球仪,做模拟地球自转运动的实验。该实验能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 . 四季更替 B . 地球形状 C . 五带 D . 昼夜更替
D
【分析】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 ,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详解】
结合图示得知 ,此实验能较好的演示地球自转过程中的昼夜交替现象,故选D。
【点睛】
根 据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进行分析解答。
对图中四个阴影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全部位于西半球中纬度地区
B . 乙全部位于西半球北温带地区
C . 丙位于北半球热带地区
D . 丁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D
【详解】
由图可知,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中纬度地区;乙大部分位于西半球北温带地区;丙位于南半球热带地区;丁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故选 D。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 . 图中 ①地所在的地理坐标是( )
A . 70°N,170°E B . 70°N,170°W
C . 70°S, 170°E D . 70°S,170°W
2 . 图中 ①地位于③地的( )
A . 西南方向 B . 东北方向
C . 东南方向 D . 西北方向
1 . B
2 . C
【分析】
1 .从图中可知,该图是从北半球来看的,中心点是北极点, A 、 B 符合, C 、 D 错误。从北半球来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顺着自转方向的是东经度,逆着自转方向的是西经度,越向极点靠近,越靠近北,由图可知, ① 地地理坐标为 70°N , 170°W , A 错误,故选 B 。
2 .根据上一题的分析, ① 地地理坐标为 70°N , 170°W , ③ 地的地理坐标为 80°N , 170°E ,根据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北可知, ① 地位于 ③ 地的南方, A 、 C 符合, B 、 D 错误。 ① 地为 170°W , ③ 地 170°E ,根据经度判断东西方向的方法,同为东经,数值大的在东,一地为东经,一地为西经,若两地数值大于 180,° ,则东经在西,西经在东可知, ① 地位于 ③ 地西边,综上所述,图中 ① 地位于 ③ 地的东南方向, A 错误。故选 C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的应用中的通过经纬度判断方向,以及通过经纬网来确定位置。要求学生要熟知通过纬线判断南北方向以及通过经线判断东西方向的方法。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 M观景台的海拔是( )
A . 400~450米
B . 450~500米
C . 500~550米
D . 550~600米
2 . 假设 M、N两观景台的图上距离约为2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 )
A . 25千米 B . 12.5千米 C . 125千米 D . 1250千米
3 . N观景台的主要作用是( )
A . 远眺群山 B . 俯瞰奇峰
C . 近观云雾 D . 仰望飞瀑
1 . D
2 . B
3 . D
【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是表示某个区域内的地势起伏情况,区域内有山地、陡崖、山谷、山脊和鞍部五种地形,在同一个图内的等高距是相等的。
1 . 由图中的等高线可以看出,图中的等高距是 50米,可以判断出,观景台周围的等高线是550米,但观景台又不能高于600米,所以范围是在550米至600米之间,故选D。
2 . 由图中的比例尺可以看出,图上 1厘米代表实际500米,所以若M、N两观景台图上距离是25厘米时,实地距离是12500米,也是12.5千米,故选B。
3 . 由图可知,图中 N观景台的主要作用是可以仰望飞瀑,前面有陡崖,在该范围内没有奇峰,也没有群山,都看不到,也观不到云雾,故选D。
【点睛】
本题考 查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是表示某区域内的地形情况,包括山峰、陡崖、山谷、山脊及鞍部五种地形,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区域内的河流流向等。
本卷还有4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gxmghr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